Nature专题:白血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年6月28日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俗称“血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是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肿瘤性增生,可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使各个脏器的功能受损,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骨髓及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
最新一期(6月27日)的Nature杂志以“Outlook: Leukaemia”为题,专题介绍了有关白血病的分类、起病年龄、分子肿瘤学研究、癌症干细胞研究、药物安全,建立干细胞银行,以及基因工程免疫细胞疗法等等相关内容。
白血病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大类。根据受累的细胞类型,有可以分为如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占13%,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占28%,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占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13%,其他/非特定的为17%。大多数白血病在中老年发病,一些散发的、相对少数的病例在儿童期发病。
在海绵样骨髓的深处,填充着大量可以生成机体所有血细胞的静息细胞。人们将这些原始细胞称之为造血干细胞,它们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在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癌症研究人员John Dick则首先分离出了白血病干细胞。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永生的干细胞以相似的方式驱动了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和其他癌症。正如造血干细胞可以生成大量的血细胞一样,白血病干细胞也能生成癌症中所见的各种各样的恶性细胞。早些年,许多的癌症研究人员认为所有的癌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生成新癌症的能力。然而,近年来,提出的癌症干细胞模型则认为只有一种稀少的细胞亚群有能力生成新的肿瘤。这些细胞可以自我更新,寿命较长,且可以多年处于静息状态。传统的治疗或许可以杀死大多数的癌细胞,诱导癌症消退,但癌症干细胞的存在,会使得看似健康的个体疾病卷土重来。
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一模型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找到这些万能细胞的阿基里斯之踵,清除它们,无疑已成为了癌症研究人员们开展白血病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过去针对癌症的研究通常都是将焦点放在遗传学,将疾病的病因归咎于导致细胞无限生长或阻止肿瘤细胞死亡的基因突变上。然而,近年来对于白血病的研究发现将焦点开始从遗传学转移到表观遗传学。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许多白血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表观遗传修饰酶的突变。科学家们认为针对这些酶开发出相应的抑制剂比较容易,因而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向。
白血病治疗
大多数的实体瘤中都充斥着许多的突变,使得人们无法清楚地了解到底是哪个突变将细胞推到了错误的道路上,癌症治疗应该以哪一个作为靶标。白血病看起来似乎相对简单: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由于单个的基因融合所导致。2011年,伊马替尼(imatinib)获得批准用于CML,它将CML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超过95%。许多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也能存活下来。
然而近年来发现一些CML患者对伊马替尼形成了耐药,医生不得不转而使用其他的药物治疗。并且对于许多的白血病,医生还是采用上世纪70年代的一些有毒疗法进行治疗。儿童白血病患者在接受这些治疗后,遭受了严重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当前新的治疗进展相对缓慢。一些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免疫细胞破坏癌细胞,到目前为止报道治愈了约不到十来个患者。骨髓移植和脐带血移植也是白血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其他一些针对表观遗传改变的候选药物显示出治疗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