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dustry Information

专家:一年一度“一刀切”癌症筛查弊大于利

在不久前举行的个性化癌症筛查与精准医学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则呼吁癌症筛查不必每年进行。


  数十年来,癌症筛查一直被国人认做防癌的最好办法,而一年一度的体检是唯一的最佳方案。不过,这一看法正在出现变化。有专家认为,一年一度的“一刀切”癌症筛查弊大于利,并呼吁个性化癌症筛查和制订癌症筛查指南才是中国之当务之急,更准确、安全的基因检测癌症筛查才能使早期癌症得到科学干预。


  据悉,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摒弃了一年一度的体检,而中国式体检如今成了一年一度的单位“福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教授3日披露的一项课题表明,过度筛查和不适宜的筛查技术对身体有伤害。比如,受技术所限,某些不成熟的血清肿瘤标记物并不能说明问题;胃镜、肠镜、活检、CT等很多筛查方法对人体具有侵袭性。傅华认为,常规体检也许能发现早期的癌症,但是,由于体检敏感度不高,对那些刚开始,非常小的癌症病灶漏网的可能性很大。更重要的是体检无法告诉人们未来特定癌症的发病风险。这位专家指出,另外,当前各种筛查大多数只针对某1至2种癌症,并不能全面评估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对所有主要类型癌症的风险。


  傅华认为,中国目前“一刀切”的标准筛查方案会导致低风险个体的过度筛查,如何平衡癌症筛查带来的利弊是达到最终收益的关键。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根据临床研究结果,癌症筛查对于高危人群更为有益,即有家族史的属高危人群;而对于无家族史的群体而言,无法有效评估癌症的遗传风险。


  那么,一年一度的体检是否必要?什么年龄开始筛检最合适?不同项目的检查相隔多久为宜?是不是所有对象都要接受同样项目和同样频度的检查?傅华表示,中国需要一个更准确、直接、可靠的方法来评价遗传风险,更需要制定癌症筛查指南。复旦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转化和健康干预中心主任徐剑锋则认为,基因靶向的个性化癌症筛查是精准医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经济成本的最有效的手段。他认为,目前中国基因检测筛查评估的技术已具备条件。


  徐剑锋透露,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转化和健康干预中心正在寻找适合的有能力做的医院,目前已经有意向,正在讨论中。数月至半年中,上海民众应该可以得到准确而安全的基因检测癌症筛查,早期得到科学干预。


  据了解,在不久前落幕的个性化癌症筛查与精准医学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虽然肯定了一年一度癌症筛查的“利”,比如,可使早期结直肠癌比晚期直肠癌生存率从13.1%提高到90.1%等;但是也认为,根据10多年来的实践,借助普遍应用的筛查手段早期发现癌症而成功治疗的例子其实不多。研究结果也越来越清楚地证明不适宜的筛查带来的危害,如广泛用来筛查前列腺癌的PSA方法不可以用来评估个体患者前列腺癌的风险,如在体检中广泛应用,反而会造成过度筛查和过度诊断,以及过度治疗带来的泌尿系统、肠道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副作用。


  据悉,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一生中,约40%的人可能罹患癌症,其中约20%可能死于癌症。中国目前的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美国,数据显示,中国癌症5年总生存率仅30.9%;而美国癌症5年总生存率达66.5%。


  在该研讨会上,记者获悉,美国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并非得益于一年一度的“一刀切”式的癌症筛查,而是规范的“个性化癌症筛查和制订有效的癌症筛查指南”。亦有美国癌症专家透露,美国一项包括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在内、4万多患者等参与、持续十几年的跟踪随访研究发现,癌症筛查与否与癌症发生率、死亡率没有必然联系。美国新版的PSA筛查前列腺癌仅针对有家族史的人。专家则呼吁癌症筛查不必每年进行。


  10多年来的证据证明,在某些情况下,借助普遍应用的筛查手段早期发现癌症对治疗确有帮助,但成功的例子很少。与此同时,研究结果也越来越清楚地证明不适宜的筛查带来的危害,如广泛用来筛查前列腺癌的PSA方法是有益的,但不可以用来评估个体患者前列腺癌的风险,如在体检中广泛应用,反而造成过度筛查和过度诊断,以及过度治疗带来的泌尿系统、肠道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副作用。(来源:中新网)

 
©  GENESIS STEM CELL  All Rights Reserved 领航干细胞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8569号-2